4月底到5月初期間,市場剛見證港元顯著走強。一星期之後,港元已經明顯回落,兌美元更一度失守7.81的關口。
為何美元/港元滙價快速反彈至7.8上方?因為早前美元兌港元頻繁觸及強方兌換保證水平,從而驅使香港金管局入市干預之後,美元/港元遠期掉期點子顯著下跌。隨着遠期掉期點子跌至數十年,甚至歷史以來最低水平,買美元沽港元的套利交易變得非常有吸引力。因此,隨着股市需求和季節性需求消退,套息交易成為主導港元走勢的因素。因此,美元兌港元飆升。
那麽,下一個問題是,為什麼美元/港幣遠期掉期點子在該貨幣對滙價反彈的情況下,仍處於超低水平?
事實上,遠期掉期點子主要反映市場對兩種貨幣利率差距的預期。美元利率方面,由於中美貿易休戰減輕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同時聯儲局5月議息會議釋放出相對強硬的訊號,市場降低對聯儲局降息的押注(預期2025年底降息兩次,甚至有降息一次的呼聲)。美元利率應聲上漲,並且可能會在高位維持一段時間。
港元利率方面,由於港元供應顯著增加(銀行體系總結餘在5月初數日內,由446億元大幅增加至1741億元),同時港元的股市和季節性需求減弱,香港銀行同業拆借利率 (HIBOR)大幅下跌,1個月HIBOR由4月29的高位下跌277個基點,至5月16日的1.3厘(為2022年8月以來最低水平)。
美國和香港收益率差距擴大的預期,自然而然地壓低美元兌港元的遠期掉期點子。有趣的是,2020年至2021年,香港銀行總結餘曾高達4617.7億元,為什麼現在1741億元卻會令美元兌港元遠期掉期點子跌至如此低的水平(1個月期甚至跌至歷史新低的-230)?
當2023年5月至2025年4月期間,銀行體系總結餘僅達到446億元時(2008年以來最低水平),事實上,1個月美元/港元遠期掉期點數已經曾經跌至-150左右,比起總結餘超過4500億元時的水平更低。筆者認為,這背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過去幾年,聯儲局將利率上調至數十年以來的高位,即使已經開啓減息周期,利率仍處於4厘以上。
第二,過去幾年,香港經濟低迷導致港元需求疲軟。雖然港元利率已經回落,但整個銀行體系的港元貸存比率卻跌至2009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截至2025年3月為72.3%。在缺乏強勁港元需求的情況下,香港銀行體系總結餘的大幅增加,使得坐擁大規模港元存款的大型銀行更願意以較低價格(儲蓄存款利率僅為每年0.25厘)向市場提供港元流動性。因此,在美港息差由較闊的水平進一步擴闊的情況下,美元兌港元的遠期掉期點子難免跌至新低。
展望未來數月,筆者認為,美元兌港元的遠期掉期點子可能已經短暫見底。一方面,由於關稅風險猶存,以及聯儲局大機會進一步減息,美元利率持續上升的可能性和空間不大。另一方面,在銀行體系總結餘(港元供應)不變的情況下(因美元兌港元已經遠離7.75),6月半年結和7至8月,中資企業派息高峰期相關的港元需求,大機會令港元拆息由近期的低位回升。換言之,套息交易的吸引力可能逐漸下降(賣港元的動能可能減弱)。同時,季節性需求上升(買港元的動能可能增加)。因此,即使美元兌港元向上,相信速度也將放慢。筆者甚至不排除美元兌港元在未來數月回落的可能,惟觸及7.75的可能性暫時看來已經不大。
本資訊是由星展銀行集團公司(公司註冊號: 196800306E)(以下簡稱“星展銀行”)發佈僅供參考。其所依據的資訊或意見搜集自據信可靠之來源,但未經星展銀行、其關係企業、關聯公司及聯屬公司(統稱“星展集團”獨立核實,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星展集團針對本資訊的準確性、完整性、時效性或者正確性不作任何聲明或保證(含明示或暗示)。本資訊所含的意見和預期內容可能隨時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本資訊的發佈和散佈不構成也不意味著星展集團對資訊中出現的任何個人、實體、服務或產品表示任何形式的認可。以往的任何業績、推斷、預測或結果模擬並不必然代表任何投資或證券的未來或可能實現的業績。外匯交易蘊含風險。您應該瞭解外匯匯率的波動可能會給您帶來損失。必要或適當時,您應該徵求自己的獨立的財務、稅務或法律顧問的意見或進行此類獨立調查。
本資訊的發佈不是也不構成任何認購或達成任何交易之要約、推薦、邀請或招攬的一部分;在以下情況下,本資訊亦非邀請公眾認購或達成任何交易,也不允許向公眾提出認購或達成任何交易之要約,也不應被如此看待:例如在所在司法轄區或國家/地區,此類要約、推薦、邀請或招攬係未經授權;向目標物件進行此類要約、推薦、邀請或招攬係不合法;進行此類要約、推薦、邀請或招攬係違反法律法規;或在此類司法轄區或國家/地區星展集團需要滿足任何註冊規定。本資訊、資訊中描述或出現的服務或產品不專門用於或專門針對任何特定司法轄區的公眾。
本資訊是星展銀行的財產,受適用的相關智慧財產權法保護。本資訊不允許以任何方式(包括電子、印刷或者現在已知或以後開發的其他媒介)進行複製、傳輸、出售、散佈、出版、廣播、傳閱、修改、傳播或商業開發。
星展集團及其相關的董事、管理人員和/或員工可能對所提及證券擁有部位或其他利益,也可能進行交易,且可能向其中所提及的任何個人或實體提供或尋求提供經紀、投資銀行和其他銀行或金融服務。
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星展集團不對因任何依賴和/或使用本資訊(包括任何錯誤、遺漏或錯誤陳述、疏忽或其他問題)或進一步溝通產生的任何種類的任何損失或損害(包括直接、特殊、間接、後果性、附帶或利潤損失)承擔責任,即使星展集團已被告知存在損失可能性也是如此。
若散佈或使用本資訊違反任何司法轄區或國家/地區的法律或法規,則本資訊不得為任何人或實體在該司法轄區或國家/地區散佈或使用。本資訊由 (a) 星展銀行集團公司在新加坡;(b) 星展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在中國大陸;(c) 星展銀行(香港)有限責任公司在中國香港[DBS CY1] ;(d)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台灣;(e) PT DBS Indonesia 在印尼;以及 (f) DBS Bank Ltd, Mumbai Branch 在印度散佈。